▲《哪吒2》在上映153天后以154.46亿元最终票房崇敬下映。(视觉中国 / 图)
全文共5403字,阅读梗概需要13分钟
一部一亿元投资的电影,制片方需要三亿元票房才召回本。
张艺谋导演的三部营业大片迟缓拉高了制片方的分账比例。
“我那时心里咯噔一下,市集不行齐指望以小博大,那时就预意料可能会出现‘片荒’。”
本文首发于南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
文|南边周末记者 梅岭
南边周末实习生 李文睿
遭殃裁剪|顾策
2025年6月30日,《哪吒2》在上映153天后以154.46亿元最终票房崇敬下映。它不仅稳居内地影史票房冠军,也置身公共影史票房榜第五名,累计不雅影东谈主次达到3.24亿。
哪吒大卖,中枢出品方后光传媒(300251.SZ)一时候风头无两,股价接连涨停。在《哪吒2》票房达48.4亿元时,后光曾示意公司起首于该影片的营收约为9.50亿-10.10亿元。以此比例狡计,公司获取的总营收在30.32亿至32.23亿元间。
不外,后光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却并不欢悦。他在2025年6月中旬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建议,中国当前的票房分账比例相配不对理。
“100块钱,去掉刊行宣发老本后,投资方和制作方拿到的粗豪在33%。若何保管行业基本的进入?”他命令再行调节利益分拨相关,让制片方得到更多的利益。
制片公司与院线的分账矛盾其实久已有之。
十三年前,后光等五大片商曾联手与院线博弈,试图将分账比例升迁2%,但被部分院线胁制,示意会拒却放映。此次博弈以院线方眇小的退步告终。
如今,仅剩下后光传媒在分账问题上鳏寡孤惸。
1
什么是“电影分账”?
如若以一张100元的电影票为例,是若何分拨的?
“按照国内现行的分账端正,电影票房要先分走3.3%的升值税、5%的电影专项基金。剩下的91.7%才是咱们说到的净票房收入,启动进入到院线、刊行、片方之间分账经过。”蒸腾影业技俩总监朱俊鹏对南边周末记者说。
剩下的91.7元的净票房收入中,制片方原则上可分走43%,影院分走57%。“制片方拿到的43%中,还需要刨掉刊行、宣发等辩论用度,临了落到制片方手中的骨子票房收入远低于净票房的38%。”朱俊鹏示意。
他提到的“刊行”用度是支付给中影或中原这两家电影刊行公司。中国电影集团设立于1999年,由原中国电影公司、北京电影制片厂等8家单元组建而成,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与刊行机构。中原电影刊行公司于2003年设立,龙套了中影近五十年对入口影片刊行权的独家把持。
“中影、中原这一步是绕不开的。唯有通过它们,才不错制作和拿到密钥,不错说是独家把持,绕开了就莫得办法放映。”导演向凯说。他于2014年踏上寂然电影东谈主谈路,曾执导《印象·丝绸之路》《青爱》等作品。
凭据上述狡计,业内精深合计,一部一亿元投资的电影,制片方需要三亿元票房才召回本。
这个不时多年的分拨标准,其实是源于2008年的一份官方教导意见。
当年,国度电影局官网发布的《广电总局电影局对于调节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教导性意见》,针对分账比例建议:制片方原则上不低于43%、影院一般不逾越50%。
2011年,《广电总局电影局对于促进电影制片刊行放映协调发展的教导意见》出台,再次强调,电影院对于影片首轮放映的分账比例原则上不逾越50%。
在监管发布的上述教导意见中,将制定原因归结于为均衡电影制片与刊行放映的利益分拨水平。
但事实上,围绕着动辄以亿元为结算单元的票房收入,制片、刊行、院线三方的利益分拨争议一直搭伙电影行业的发展。看似个位数的博弈,对各方的收益却影响很大。
在往时筹画经济体制下,中国电影市集的结算口头是,中国电影刊行放映公司将所代理的宇宙影片拷贝,按照两边商定的一口价卖到省市县各级电影公司刊行。电影票价由物价部门和电影运用部门直经受控。
比方,国产电影由中影公司按照每部90万元的价钱归拢从各电影制片厂购买,再归拢披发至省市级电影公司,票价宇宙归拢。按照1979年的辩论推论办法,宇宙刊行收入平均70%上缴中影公司,30%留给省一级公司。
进入1990年代,电影市集开启市集化改造。科罚部门将电影结算订价权和票价迟缓交给市集主体决定。“电影分账”的营业模式也跟着外洋大片涌入中国市集,被学习和接管。
1994年,由中影入口的好意思国华纳影片《一火命海角》上映,这被业内公合计第一部与外资接管票房分账容颜刊行的影片。次年上映的电影《红樱桃》,则是第一部最早开启国产片票房分账模式的电影。
凭据公开良友,这时接管的分账比例是制片方占比35%,院线占比65%。七年后,张艺谋导演的三部营业大片迟缓拉高了制片方的分账比例。
2
张艺谋的三部大片
2002年,《袼褙》上映,制片东谈见解伟平将片方分账比例从35%一举升迁到40%。两年后《腹背受敌》上映,张伟平再次条件将票房分账比例从40%升迁到41%;2006年,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上映,这个比例再次升迁到42%。
凭据2011年《中国文化报》报谈,制片方与宇宙几十家院线坚忍了合约,从而收场分账比例拉高。
2008年,《广电总局电影局对于调节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教导性意见》出台,明确了“制片方原则上不低于43%”的比例。 给出的意义是——“制片老本急剧高涨,票房禀报比例偏低等客不雅要素,严重挤压了制片业的盈利空间”。
三年后,张艺谋导演的《金陵十三钗》上映,“双张”第四次建议将片方分账比例升迁,由42%升迁到45%,这一次遭到影院搭伙胁制。
在当年央广网报谈中,两边剑拔弩张。片方示意:你不提,我就不让你放。院线答复:你敢提,我就不给你放。
在两边摆出“存一火与共”的架势后,时任国度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躬行露面调理,两边退步的恶果是,在一定票房保底数额内,比例不错升迁到45%,但影院将最低票价升迁了5-10元,仅限于《金陵十三钗》。
这意味着制片方与院线打架,最终埋单的却是破钞者。那时,万达部分影院《金陵十三钗》的票价最低一度高达90元,高于《碟中谍4》。
2012年,中影、华谊等五大片商搭伙向院线发出奉告,相似条件从43%升迁至45%。两头争夺依旧相配强横,最终,华谊昆玉与宇宙30家主力院线就《一九四二》等影片达成了道路式的分账公约。
公约内容包括:3亿元票房以内按43∶57分红,逾越3亿元票房的部分按照45∶55分红,逾越8亿元票房的部分按照47∶53分红。《一九四二》的最终票房为3.7亿元。
凭据2012年《东谈主民日报》的报谈,访佛《一九四二》的道路式分账公约在北好意思市集相配精深。曾任万达院线总司理的叶宁示意:“分账比例不行依靠行政指示一刀切,票房高的影片分账比例高一些,票房低的比例低一些,这是市集杠杆调节的恶果。”
那时业内东谈主士合计,分账比例的争夺过程中,市集机制确凿阐发了进攻作用,符号着中国电影分账将进行径态调节。但事实上,无论是《金陵十三钗》如故《一九四二》,院线息争的唯有这些个别的强势影片。
十三年后,当王长田再次建议革新分账比例时,两边依然不像往时那般剑拔弩张。一位影院公司负责东谈主对南边周末记者示意:“此次除了王雇主命令了一下,莫得其他片方给咱们提过这种条件。”
3
“《哪吒2》也改不了”
阿城是一位依然离开电影行业的从业者,他曾赴任于北京文化,这家公司出品的《战狼2》曾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载,还出品了《流浪地球》《我不是药神》等爆款作品。
自他入行以来,天然各方有过几轮效率,但43%的分账比例从未变过。“当两边僵抓不下的时候,电影局就下场作念一个妥洽,但其实最终莫得恶果”。
2018年,国度电影局印发《对于加速电影院素养促进电影市集隆盛发展的意见》的奉告,建议要加速电影院素养发展,办法任务是到2020年,宇宙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额达到8万块以上。
国度电影局2021年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中国电影发展筹画》明确建议,到2025年银幕总额将逾越10万块。
但执行是,院线的单银幕产出抓续鄙人跌。从多家影视股财报中不错看到:2024年,上海电影单银幕产出从2019年的180万元降至2024年的61.92万元。幸福蓝海单银幕产出从2019年的101.3万元降至2023年的67万元,险些腰斩。
“我个东谈主合计,监管对于分账比重上,也故意要偏向院线一些。”上述片商公司中层对南边周末记者示意,他也清爽院线的顾惜,片方还存在以小博大的可能,院线齐是重金钱,回本基本需要三到五年。
外洋市集其实也采纳电影分账轨制,仅仅莫得43%这条原则线。
2005年,好意思国资深电影记者Robert Marich写的《Marketing to Moviegoers》一书出书。书顶用多半真实的好莱坞等电影案例探讨了电影营销模式。其中提到,历史上,如若弥远来看整个类型的电影平均票房收入,好意思国地区票房收入的分红比例为50/50。
但跟着各大电影公司减少产量,谈判的砝码迟缓向大型电影刊行制作公司歪斜,影院的份额裁减至45%至47%。此外,分红比例会跟着时候的推移而变化。例如,制作刊行商可能在第一周和第二周获取55%的票房分红,第三周获取50%,第四周获取45%,临了几周则降至30%。
这么带来的恶果是,制作刊行商能在首映一两周内谈成对我方更有意的公约,当影片质地获取市集招供,排期越长,院线赢利就越多。这也不错减少制作刊行的回本压力。
但在中国市集,无论电影的口碑、票房有什么不同,分账刊行电影的制片方险些只可按照43%的比例去结算。“改不了,《哪吒2》也改不了。”导演向凯对南边周末记者说。
向凯以中国香港地区为例,片方不错凭据影片情况采纳不同的院线协作,有些电影还不错作念院线的独播上映,分账比例会凭据不同的影片进行市集化调节。
朱俊鹏的公司出品的更多是中小老本电影。他合计,唯有如《哪吒2》这么的电影才领有与院线叫板的底气,“咱们对于更高分账比例是莫得过多诉求的,因为文艺片的上座率笃定比不了营业片”。
他坦言,如若文艺片或者中小老本条件更高的分账比例,那么在现存模式下,院线是不会支柱这类电影的长线排片。这对于中小老本电影来说可能会一举两失。
4
只可赚电影票的钱
早在十几年前,业内东谈主士就曾将强到,中国电影收入基本唯有影院放映一条渠谈,临近家具不错获取的利润基本莫得,制片方对院线过度依赖。但这个情况到当前依然莫得得到改革。
比如,迪士尼的繁衍品收入占比超60%。《星球大战》的七部系列电影在公共获取了64亿好意思元的票房,但其繁衍品销售收入逾越320亿好意思元,是票房的五倍之多。
在中国电影公司中,华谊昆玉、万达电影齐曾思布局实景文娱,收场IP的繁衍场景,从而开发收入起首。华谊昆玉在2014年就曾建议“去电影单一化”,重金在苏州、海口等多地打造电影小镇、文化城,但重金钱投资让这家公司事迹严重被拖累。
后光相似布局IP及繁衍品业务。以《哪吒2》为例,电影繁衍品遮掩了盲盒、毛绒玩物等悉数逾越30个品类、200多个家具,还包括游戏、卡牌、品牌店等。
在2025年一季度后光传媒召开的投资者调换会上,针对IP和繁衍品业务,公司的答复是:“IP运营业务依然在一季度为公司孝顺了数亿收入,咱们对这块业务的基本办法,是在初期每年就要孝顺上亿或数亿的利润。”
对比后光传媒表露2025年一季报,期内收场营业收入29.75亿元,包摄于上市公司推进的净利润20.16亿元。这部分IP业务收入占比仍然很低。王长田曾公开示意,将票房依赖从95%降至50%,才是健康的生态。
尽管分账比例略高,院线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“如今影院收入梗概九成齐起首于票房,告白、小食收入齐下跌得很严重。”济南百丽宫影城总司理董文欣对南边周末记者说。
往时曾有影院狡计过,如若院线分账比例裁减2%,接洽到东谈主力、筹谋老本、房租,影城将会损失。到了2025年,影城精深温和的并不是分账问题,而是若何活下去。
王阳是国内一家影城的负责东谈主。2025年6月,他每天齐在狡计倒闭的影城又加多了几家。这是往时几年影城高速彭胀的后遗症。
“几年前,整个影院齐在赛马圈地,但疫情后票房下滑,影院入不敷出。”一位影院东谈主士向南边周末记者例如,一家影城的房租老本就达到200万元,但它一年产出的票房为600万元,刨去交给片方的票款、东谈主工等老本,“那等于不挣钱或者赔钱”。
一位导演曾在电影上映技术跑过宇宙近百场路演,他对院线的顾惜水流花落——灯泡到了寿命不换,银幕亮度黯澹的有1/3、虚焦的1/4、画幅不对的有1/4。“院线是抵达不雅众最近的那一步,不应该是这么的。”
“往时房地产火的时候,咱们还能接到一些告白。当前咱们只可赚电影票的钱。”王阳对南边周末记者说。
曾有电影导演建议,行业存在480亿元票房红线,低于这个票房,许多电影院就会倒闭。董文欣也合计,按照中国影院的数目,500亿元不错生存,600亿元的总票房,才会让行业活得好极少。
凭据中国国度电影局2025年1月发布的数据,2024年全年电影票房达425.02亿元。这个数字较上年减少了124亿元。
短剧市集的限度也在2024年逾越中国电影总票房。“一些从业者合计短视频侵占了电影的市集空间,但你拍出来的东西等于一个更长的短视频拼集,破钞者为什么要埋单呢?”向凯说,当前没东谈主再敢拿出高额的用度去制作一部电影。
2023年年中时,电影行业曾开过一个院线推介会,但精深的感受是“莫得大制作”。“我那时心里咯噔一下,市集不行齐指望以小博大,那时就预意料可能会出现‘片荒’。”一位电影从业者对南边周末记者说。
(应受访者条件,阿城、王阳为假名)